近年來,四川省國資委堅持把全面深化企業法治建設作為提升企業治理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打造一流國企的重要抓手,聚焦法治建設責任落實、法律管理水平提升、法律糾紛案件管理和法治文化培育,探索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央精神、具有四川特點的依法治企路子,有力服務保障了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由2012年底的4萬億元,增長到9.4萬億元,6年接連跨越5個萬億元臺階,穩居全國第6位,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推動法治建設責任落實。一是領導高度重視。省市國資委、國有企業把法治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法治建設領導小組,普遍建立總法律顧問制度,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法治建設工作格局。二是推進依法治理。指導省屬企業全面修訂公司章程,明確企業總法律顧問、法務部門負責人出席(列席)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及各類經營決策會議,發揮法律審核把關作用。三是突出考核問責。把企業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職責情況納入經營業績考核、依法治企情況納入企業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對4戶因法務機構建設不到位的省屬國企進行扣分,推動法治建設由“軟指標”變“硬約束”。
二、提升企業法律管理水平。一是加強重大事項法律風險識別和預警。各級企業普遍建立“內外結合、一事雙審”的分層把關、責任倒查機制,省屬國企重要規章制度、重大決策、重大經濟合同法制審核把關率達到100%。二是強化合規經營考核。出臺合規經營考核細則,對8戶合規經營考核檢查中發現問題的省屬國企及時發出提示函,督促限期整改到位。三是以示范創建帶動合規經營。開展“誠信守法示范企業”三年創建活動,100余家省市國企通過驗收授牌,市場美譽度明顯提升。
三、強化法律糾紛案件管理。一是注重案件動態監管。開發法律糾紛案件管理信息系統,推動全省地方國企法律糾紛案件全過程管理、實時在線統計分析,有效識別預警企業風險,督促企業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妥善應對處置案件。在五糧液集團商標保護訴訟、四川路橋集團利用反訴化被動為主動等典型案件中,支持國企依法維護合法權益,挽回經濟損失近30億元。三是做好案件分析研究。2018年開展“十大法律風險防范課題”研究,形成了具有較高質量的調研成果。收集匯總10433件國有企業涉訴案件、1000余件執行案件,提出5項具體建議,專題向省人大常委會報送調研報告,得到省人大常委會肯定。
四、著力培育企業法治文化。一是開展法治知識培訓。舉辦全省國資系統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法治建設專題培訓班、四川國資國企大講堂,邀請國內一流專家學者,對破產重整、混改、國企債權保護等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講解,著力提升企業依法推進改革發展的能力。二是加強法治宣傳教育。落實“七五”普法重點任務,堅持以案說法,編印《四川國企十大經典法律案例》《依法治企十大案例》《國企法律糾紛案例選編》,講好國企法治故事,提高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三是打造法治文化標簽。依托企業生產經營場所、機場、地鐵線、高速路網等資源,打造了“法治號”列車、“法治航線”等一批具有時代特點和國企特色的法治文化精品,讓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成為自覺。